治大国如烹小鲜

治大国如烹小鲜,语出老子《道德经》

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以道莅天下,其鬼不神;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伤人;非其神不伤人,圣人亦不伤人。夫两不相伤,故德交归焉。

《道德经》

此语有很多解释,烹小鲜既有解释为在烹制食物时,要掌握好火候,不要乱放调料,从而影响食物的口味;也有解释为在烹制鱼材时,不要频繁的翻动鱼,乱翻容易让鱼肉散碎,从而无法食用;还有解释为在烹制鱼材时,不要将小鱼身上所有的脏器都去掉,本身食材可用就少,所有不能食用的都去掉,就更没有吃的了。

以上各种解释,除非老子再世,无人可以完全正确解读老子所言何意。故今做此文,只为理解我所解此文之意,且只从公司治理层面来理解本文。意境起点较低,但为自我理顺。

公司如一小国,有基层,有官吏,有部门,有分工。公司在面临市场变化过程中,既有的管理制度与流程一定会对于市场有不适配的地方。因此,做为公司管理者,通常都需要不断的去解读市场变化,并做相应的改革。因此在此过程中,如何将改革推进到位,是急火还是采用文火,是无为待变还是主动干预,这些问题都应该思考。

烹小鲜要注意选材,治企业要注意用人。用人的得当与否,也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,是企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,不可不作讲究。没有质量好的食材,没有油、盐、酱、醋等调料的完美腌渍,就难以成就一道鲜美的好菜。具体来说,企业在发展干部队伍时就应先将干部的基本素质、道德品质、工作能力等看清看准。经认真考核、试用证明其胜任并合符企业管理要求的,就应大胆任用,要将合适的人安置在合适的位置,充分发挥其角色作用,且不对具体的事务进行干预。只要没有大的原则性的错误,就应长期使用,支持其开展工作。工作中即使出现小的失误,也应宽容、谅解,协助其纠正。而对那些过不了考核关、试用关的,或者过不了道德关的,坚决不用。毛主席曾说:“领导者的责任,归结起来,主要是出主意、用干部两件事。”邓小平也联系自己的经验说:“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,抓方针。”出主意,就是抓方针;用干部,就是抓头头。抓住了这两条,也就抓住了企业领导用人的根本。

引自 https://www.douban.com/note/643868661/

在企业治理过程中,要注意不要过分作为,乱作为。要充分信任已经经过评定合格的管理者,并且不要抓到细节中去,方向是对的,就应该放手去做。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是抓好方向,抓好用人。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亲自微操。

在企业制度建设层面,不要朝令夕改,来回折腾。一旦经过深思熟虑确立的制度,不能因内部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,随意变动。就像是做鱼时,如果来回的翻来覆去的翻,鱼肉就会散,就会没法吃。

老子是“无为而治”的推崇者。无为不代表管理者要无所作为,任由企业自行发展。而是要在把握好方向,掌好舵的前提下,不要乱作为、勤作为。乱作为则企业会内乱,增加内耗成本,组织容易散。勤作为则企业会失去活力,僵化,丧失工作主动性,成为人治,管理者的天花板会成为企业的天花板,从而丧失企业竞争力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